客户至上 诚信经营
Product category
客观地讲,中国发展新能源一点都没有急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例,中国2020年的目标是2000万千瓦,而欧洲是4亿千瓦,美国是3.5亿千瓦,甚至印度的目标都是2000万千瓦
原定于去年12月16日在港上市的华能新能源发布公告,暂时不进行发售。尽管华能新能源表示,市场波动是搁置上市计划的原因,但有报道称,市场认购积极性不高才是实情。被看好的新能源并没有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同样的认可。
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清晰地嗅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而对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发展新能源,不仅是中国的出路,也是的共识。
不可否认的是,新能源领域蓄势待发;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百姓对新能源在中国的发展路径还抱有怀疑。
正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公众对于新能源的质疑,很多时候缘于现实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为1220万千瓦,相比并网总容量的894万千瓦,意味着至少有近28%的已建风电设备被闲置。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风电设备装机完备却没有投入运营,这不能叫闲置,这是风力发电的特点。风电有三种统计方式:一是装机容量;二是并网总量;三是运营,即电力公司开始购电,计算电量。目前处于一个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网接入的磨合时期、协调时期,许多规章制度和政策还不完善,这需要一个过程。
他向记者介绍了国外的状况:“以光伏发电为例,在国外直接由电力公司管理,业主想投资光伏电站,需要向电力公司申请,直接就搭上了关系。而我国的电站建设和电力公司没有衔接起来,电价和电网运营不是一个体系,政策补贴上网电价是由国家物价部门管,而非电力公司。这是体制和政策决定的,是国情。只能是在发展中解决,这不是风力发电本身的缺陷,是体制的缺陷。”
地方政府对发展新能源“一哄而上”,强行“跨跃式”发展,也是公众诟病zui多的地方。而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产能过剩。虽然国家层面多次发出警示,也规定了准入的门槛,但效果并不理想。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记者,地方急着上马新能源项目的根源是中央下了很多硬性的指标,比如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提高科技的贡献率等等,地方政府要发展GDP,找了半天,都看准了这个产业。
孟宪淦对此有同样的看法。他说,“*的基地目前就有一百多个,地方级的几百多个。大家都认定了这个市场前景,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目前中国的投资出路太少了。
不过,孟宪淦认为对此不必过分担心:“目前就是自由发展阶段,市场需要充分竞争,优胜劣汰。据了解,目前中国*家设备制造商就控制了85%的*,zui终市场会通过兼并、收购实现整合,行政干涉反而不利于市场的优化。”
核心技术是短板
公众对新能源的担忧,还缘于这个产业市场在外、原料在外,更要命的是核心技术在外。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用三个关键词解读“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的能源政策:“节能”、“低碳”、“变革”,而这三者的实现,背后都必须有技术作为支撑。
林伯强向记者坦言,中国发展新能源,核心技术确实是瓶颈,目前中国新能源发展快,是设备上马快,而在前期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后期的利用这两大块,无疑是滞后的。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号
:200443
: 徐寿平
电 话: 66241190
传 真: 56422486
手 机:
留 言:发送留言
个性化:www.edcrls.com
: www.edcr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