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新闻资讯 / news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继电器综合实验装置]微利时代火电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继电器综合实验装置]微利时代火电企业如何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11-01-25  点击次数: 1753次

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厂网分开,发电企业重组,竞价上网,公平、竞争的区域电力市场已基本形成,加之电煤紧缺、价格持续高涨、相应煤电联动政策没有及时到位的影响,火电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另外,煤质下降,新投产机组大量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环保等政策性收费大幅度增加,使火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所有这些从宏观到微观的经营要素的变化无不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火电企业的微利时代已经到来。

 

在此,以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生存现状为例,具体分析:


(一)电煤成本持续攀升。在国家煤炭市场化宏观政策影响下,坑口优势已经丧失,煤炭采购日益困难,煤质逐年下降,煤价持续上涨,特别是今年以来公司入炉综合标煤单价涨幅15%。2011年电煤至少上涨30—50元/吨,煤炭成本控制压力巨大。


(二)市场竞争不占优势。目前甘肃直供电交易已将我公司排除在外,同时区域内水电、风电企业装机快速增长,新投产大容量火电机组大幅增长,导致常规火电发电空间日益萎缩。公司电量将巨幅下降,保证基础电、争取市场电量,加大外送电量任重道远。


(三)节能环保压力巨大。虽然公司2号和4号机组上了脱硫系统,但是由于煤源和煤质无法保证,脱硫效率要长期达到国家要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同时,1号和3号机组至今未上脱硫系统,实现环保达标排放困难重重。


(四)人员结构性矛盾凸现。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员工队伍存在着年龄段过于集中、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公司员工中36-45周岁员工所占比例达到60%。人员总数严重超编,但集控、继保、热控等专业人才缺乏。


(五)设备老化日益严重。公司自1989年10月*机组投产发电至今已21年,煤质逐年下降,机组辅助设备、公用设施、电网设备老化和转机设备的磨损等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突出,维护费用逐年上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新思路决定新出路


“煤电联动”不能及时到位,煤炭价格疯涨,铁路运费上调,环保收费增加,……火电企业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中苦苦经营,在腹背受压的夹缝中生存着,不堪重负,举步维艰。身处微利时代,占中国装机容量73.68%的火电如何优化,传统火电还有没有出路?


关于微利时代火电企业如何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下途径和建议,仅供探讨。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电力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的基本格局已定。但是目前除了核能、水电能够大规模建设以外,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只能作为辅助能源,*能够过渡的能源就是核电、水电。但核电一次性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其上网电价仍然非常高,同时,核电也存在核原料、核废料、核污染、水资源制约等问题。水电除此以外,更受来水和季节的限制,我国北方多省持续少雨,河南山东局部达到特旱。枯水期来临致水电厂发电能力大幅度下降。加上近期冷空气频频南下,对依靠水电支撑的部分用电大省而言,供电压力无疑将转移到火电企业身上。
 

 

传统火电虽然在节能减排上没有优势,但其价格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加之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除了内蒙、山西等传统煤炭基地以外,新疆、宁夏等西部煤炭资源尚没有大规模开发,所以,未来5年,还没有什么新能源能够代替传统火电的电源容量。火电企业要抓住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出路。


一是上大压小。“发展才是硬道理”。火电企业要不断适应国家能源政策要求,及时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传统火电企业多年来培育形成的区位优势、行业优势、低成本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多方面寻求发展突破。把小机组换成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替换淘汰高耗能小机组,实现企业观念转型发展。近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下,同时也在现行价格机制的“倒逼”下,以五大发电集团为首的我国电力企业调整结构的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的小火电机组被关停。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77万千瓦,超额完成了原计划关停5000万千瓦的目标,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


二是节能降耗。目前,我国机组的能耗比发达国家高了30%以上,节能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关键是我们的装备制造、运行维护水平、人员素质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所以,火电企业要苦练内功,加大投入,降低能耗。大力推动循环项目建设,提高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创建各种工况下主要辅机和辅助系统的能耗排序表,有针对性地对现场耗电量较大的设备进行创新改造的可行性论证。同时加强脱硫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功能的研究及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维护,通过合理配煤、掺烧等方式,保证入炉煤质满足脱硫要求,避免因煤质问题造成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超标和脱硫剂费用的大幅增加。


三是市场营销。火电企业应加强对重点计划矿点的公关,提高“计划煤”的兑现率。进一步拓宽煤源渠道,把握好资源与价格的平衡。强化煤炭采购、运输、验收、接卸、掺烧等环节的过程管理和效能监察。主动适应市场,不断调整营销策略,深入推进全员营销。按照“补偿变动成本,提高边际收益”原则,积极参与发电权转让交易,积极争取基础电量、外送电量。关注电价调整动态、电价补贴等政策动向,把握机会,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认真研究省电网公司电价结算模式,合理调整机组运行方式,争取脱硫电价收益zui大化。确保100%的电费回收率。


四是多种产业。火电厂多种产业是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产物,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经历了安置福利、扶持发展、生产经营、全面进入市场四个发展阶段后,羽翼渐丰。多种产业应推进机制改革,实现由“安置型”向“效益型”转变。在规范主辅关联交易前提下,充分发挥综合经营创效功能,进一步提高对主业的贡献率。同时多经也可面向市场招聘项目管理、物业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部分紧缺的专业人才,推动多经产业做大做强,提*贡献率。其次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煤炭营销、建筑安装、房地产等相关产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加大灰坝灰渣和粉煤灰深度利用,加快粉煤灰及粉煤灰标砖产品市场化进程;通过强化细化内部管理,使业务整合优化升级,合并亏损单元,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升外部市场创收能力。


五是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总刘振亚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长将达4万公里,形成交直流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网架。届时,将把内蒙古、陕西、河北的风电、火电通过三条纵向的特高压通道送往华北、华中和华东;把北部的火电和西南的水电,通过三条横向特高压通道送往华北、华中和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实现互为备用、水火互剂的资源配置,依托日渐成熟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变“大通道输煤”为“大电网输电”。


总之,解决火电企业生存危机已经刻不容缓,火电企业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政府迅速出台政策、措施,带领发电企业内外并举,从经营巨亏的沼泽地中突围出来。悬而不决将使火电行业损失更为惨重,政府解决危机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火电都会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也可以说,解决火电危机,也就是搬开阻碍电力行业发展的拦路虎,这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笔者相信,不用等多久,电力“严冬”终将会过去,火电企业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地址:上海市共康路1018号
:200443
: 徐寿平
电 话: 66241190
传 真: 56422486
手 机:
: www.edcrls.com
 

 




Baidu
map